求助问答
《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》是很多年前写的,当时我跟两位心理学编辑坐在车上,一位是徐维东老师,她是蛮有名的儿童游戏治疗师,精于沙盘治疗;另一位是郑燕老师,她编辑出版过很多心理学书,如《佛学与心理学对话译丛》。我们三人在谈到一些书的时候,我有一个想法突然冒了出来:与其
去看看当一个来访者带着满肚子的委屈和苦水,甚至整个大半生的辛酸故事进入咨询室,非常强烈的倾诉欲,说个不停,一边控诉着种种自己遭受的不公平、不合理对待的细枝末节,一边陷入满满的委屈(或愤怒等)情绪中。在这种情况下,为了收集必要信息进行评估,或为了帮助来访者恢复理智以进行
去看看微信、微博、小红书、抖音,随着通讯技术和自媒体行业的发展,我们越来越没法离开手机、离开社交媒体,我们习惯在朋友圈分享日常、从微博与明星互动、刷抖音看大家的精彩日常。但是,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。停不下来的抖音、永远有小红点的微信,我们似乎越来越放不下手机。我们与社交
去看看生活中,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类人:斤斤计较,敏感多疑,固执暴躁,易激惹,道德感过强,不易亲近,很难允许不同的意见和想法等。和这样的人做朋友或者伴侣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这种类型的人,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偏执型人格的人。一般他们在未成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有相关的预兆表现,在
去看看不要在晚上做决定,我们可能从很多地方听到过这个建议,这也许是一些前辈的经验之谈,但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建议背后的科学道理。首先,试着想想,你有没有过以下遭遇:早早起来,想给自己选一套完美的衣着搭配,反复挑选的过程中纠结起来,眼看着临近出门的时间,一边匆匆抓起一
去看看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,最大的挫败感有3个:来访者的脱落、机构的不认可、家人的指责。特别是后者,几乎每个心理从业者都遇到过:“你还学心理学呢,都不如不学”、“你对来访者那么包容,就不会对我好一点”、“你那么多方法就不会教教孩子啊”、“就你这臭脾气,干好了才怪
去看看